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度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概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是由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高等院校。
学 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等教学机构。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 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9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9个培养方向班。
截至2009年底,学校各类在校生总数为2326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0660;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28.9%;境外学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16.6%。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14个,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
创办于1958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开业的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模式。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度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 |
部门 |
岗位 |
需求专业 |
学历 |
生源 |
备注 |
京内生源 |
京外生源 |
基础医学院 |
教师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博士研究生 |
|
1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博士研究生 |
|
1 |
西医组织胚胎学专业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博士研究生 |
1 |
|
科研型,有中医体质研究经历,博士后优先 |
中医医史文献 |
博士研究生 |
|
1 |
各家学说 |
教辅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本科 |
4 |
|
解剖、生物、病理 |
生物学、基础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技术 |
本科 |
1 |
|
|
硕士研究生 |
|
1 |
|
中药学院 |
教师 |
药理学或中药药理学 |
博士研究生 |
|
1 |
|
教师 |
药用植物栽培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
1 |
|
教辅 |
中药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管理 |
中药学或思政或管理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
1 |
|
管理学院 |
管理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硕士研究生 |
|
1 |
|
护理学院 |
教师 |
护理学 |
硕士研究生 |
|
2 |
|
教辅 |
护理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人文学院 |
教师 |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
1 |
有经济学背景者优先 |
教师 |
哲学-伦理学 |
博士研究生 |
|
1 |
有医学背景者优先 |
教师 |
民商法学 |
博士研究生 |
|
1 |
有医学背景者优先 |
教辅 |
计算机类或卫生事业管理信息管理方向 |
本科及以上 |
1 |
|
|
信息中心 |
教师 |
计算机或信息学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数据库等方向 |
教辅 |
计算机 |
硕士研究生 |
1 |
1 |
体育教学部 |
教师 |
武术 |
硕士研究生 |
|
1 |
|
中医药博物馆 |
教辅 |
中药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图书馆 |
教辅 |
计算机应用或软件 |
硕士研究生 |
|
1 |
|
教辅 |
中医信息管理或医学信息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科研实验中心 |
教辅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硕士研究生 |
|
1 |
|
教辅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教辅 |
中药学 |
本科 |
1 |
|
|
教辅 |
医学实验技术 |
本科 |
1 |
|
|
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 |
管理 |
中医类、管理类 |
硕士研究生 |
1 |
1 |
|
财务处 |
管理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硕士研究生 |
1 |
|
|
管理 |
会计学 |
本科 |
3 |
|
|
学生工作部 |
专职辅导员 |
医学、高等教育、教育管理 |
本科 |
1 |
|
|
硕士研究生 |
1 |
2 |
|
研究生院 |
管理 |
医药类、管理类 |
硕士研究生 |
|
3 |
|
管理 |
医药类、管理类 |
博士研究生 |
|
1 |
|
科技处 |
管理 |
中医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医疗处 |
管理 |
中医内科学 |
硕士研究生 |
|
1 |
|
新校区建设 |
管理 |
建筑学、工民建、水暖或电气 |
硕士研究生 |
|
2 |
|
合 计 |
|
17 |
34 |
|
注: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
一、应聘需提供材料
1.个人简历(首页注明应聘职位;学习经历应包括本科及研究生两个阶段);
2.导师推荐信;
3.学校教务部门统一打印的成绩单(加盖公章);
4.相关证书(外语、计算机、获奖等)复印件,发表论文、科研课题标书复印件;
5.上述材料为应聘材料必须包含的内容,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应聘材料应以纸质材料邮寄或递交至我校,提供电子版简历者,也应同时递交纸质材料,简历接收情况我校将于2011年1月16日以后公布在校人事处主页“招聘信息”栏目中,请到时关注。
二、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邮编:100029
联系人:刘老师
咨询电话:010-64487643
E - mail:bucmbys_2011 @ 126.com
三、简历接收截止日期:2011年1月10日,逾期不再接收简历。
四、说明:我校接收的应届毕业生全部实行人事代理。